已然是立秋,但天气依然如盛夏一般肆无忌惮的燥热,‘秋老虎’的酷热丝毫不亚于盛夏,黄浦江上船来船往,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众多船只中,冒着黑烟鸣着汽笛的大号蒸汽船尤其显眼。
随着清国对英法四国战争的结束,不再受制于季风的大型蒸汽船和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商船扎推一般涌入黄浦江,所有的商人似乎都急于挽回因为战争带来的损失,仿佛是一夜之间,上海又恢复了远东第一大商港的繁华。
江面上,三艘悬挂着大清国旗(以明黄为底色,团龙为图案的龙旗)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商船在五艘悬挂着美利坚星条旗战舰的护卫下溯江而上缓缓的抵达元奇码头。
码头上,江苏巡抚徐继畲、总理衙门大臣倭仁、伍长青等率领一众文武官员心情复杂的看着缓缓靠岸的船队,船上是大清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使团——以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枻为正副领队的庞大使节团。
在他们身后是上海当地有名望的士绅,还有不少穿着学生制服,打着横幅的各个西式学校的学生,前来为观看热闹的的宪政改革是怎么回事?大清朝野上下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宪政?绝大多数官绅士民连宪政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推行宪政改革?
治大国如烹小鲜,变法革新尤其要谨慎要慎重,大清要变法要革新,首先必须普及教育,解放思想,五爷总不能指望一群读四书五经,擅长做八股文的官员支持宪政改革吧?”
“国城兄的意思是废除科举制度?”醇郡王奕枻失声道。
“这可不是我说的。”易知足似笑非笑的道:“这是六爷说的。”
听的这话,奕訢心里一动,有意试探道:“没什么好掩饰的,废除科举,已是势在必行!”
这鬼子六思想如此激进?易知足有些怀疑,当即微微颌首道:“确实,废除科举,乃大势所趋。不过,废除科举,不能操之过急,五爷考察英吉利,应该对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有所了解吧?”
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奕訢一楞,这个他还真不了解,想问,他又觉的放不下身段或者说不好意思,毕竟此番出使欧洲,因为战争的缘故,英吉利并不是主要的考察国家之一,但他毕竟到访过,说是不了解,他还真开不了这个口。
略微沉吟,他才含糊的道:“废除科举,为何不能操之过急?”
“科举制度乃是立国之本,贸然废除,必然动摇国本。”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的,不动声色的废除科举,不过是时间稍微长点罢了,科举为体,八股为用,但天下有识之士皆知八股无用。
若是在报纸上展开八股有用无用的争论,在批驳八股无用之后,推行科举改良,在科举考试中禁用八股文程式,改以策论试士,会是何结果?稍后,再增考算学,增考新学,限制考生年龄等等,时日一长,科举制度不废自亡。”
听的这番话,奕枻轻笑道:“科举为体,八股为用,废除八股,科举叫停则是题中应有之义,增加新学,算学,则是推广新学,国城兄好算计!”
“既要废除科举,又要不动摇国本,不好好算计还真不行。”易知足笑道:“期间,还可以在报纸上着重介绍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科举制度本身有积极的作用,只是在考核内容方面不适应当前这个时代。
诸位此番游历西洋各国,应该看到西洋各国的长处,也应该看到他们的短处,咱大清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无是处,变法也好,革新也罢,都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必须取长补短,符合自身的国情,否则密集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听的这番话,奕訢微微欠身,神情肃然的道:“本王受教了。”
两人今天下船,就赶来拜访,易知足也不欲多留两人长谈,抬腕看了看手表,道:“二位舟车劳顿,不宜长谈,咱们改日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