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幅提高工人工资之事,解修元也是颇为反对,这事明面上是上海总工会为工人争取的权益,但他很清楚,总工会的背后是易知足在撑腰,没有易知足的首肯,这工钱不可能涨的上去,是以他虽然心里颇为不满却也从来没流露过。
今儿既然提起了这个话头,他也忍不住插言道:“大掌柜方才也说了,英吉利的圈地运动,美利坚解放黑奴,俄国废除农奴,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廉价的劳动力,咱们工业起步晚,按理说更应该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才是。”
话一落音,孔建安也跟着道:“因为工人涨工钱,元奇银行的职员也不得不跟着涨工钱,如今连学徒的工钱都已涨到两元.......,不少股东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看来反对的人还真是不少。”易知足瞥了两人一眼,道:“正因为咱们起步晚,所以咱们不能循着西洋的老路走,咱们发展工业的目的不是学西洋,而是要超越西洋。
廉价的劳动力固然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有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工资过低,工人们勉强只能够维持生计,容易形成对立,容易激发矛盾。
工人不比农民,工人的组织性强又都集中在城市,相对来说颇为集中且数目亦会越来越庞大,一旦矛盾激化,必然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咱们从一开始就必须防范。
提高工人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不仅是为了将农民从土地吸引到工厂里来,也不仅是为了缓和矛盾消除对立,对于发展工业本身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w我着重推荐过,你们可都仔细认真的读过?
在工薪高的地方我们总能发现比工薪低的地方更积极、更努力、更勤快的工人。慷慨地奖赏劳动,是国富增长的必要效应和自然现象,而勉强地维持那些贫困的劳动力的生存,则是,尤其如此!”
这话他可不是信口开河,当年的倭国采取这个高工薪高福利模式,倭国的工薪阶层不仅没有出现懒惰的情况,反而是变成了‘敢死队’,大公司的工人多以武士自诩,为公司效忠到了‘春残至死丝方尽’的程度,以至于‘过劳死’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人素来是以吃苦耐劳和勤劳著称,大多数的工人都是流民和灾民的身份,穷怕了也苦惯了,在高工薪工福利的刺激下,表现绝对不会亚于那时的倭国工人。
转眼便是新年,因为还处于国丧期,新年并不闹热,不过,一过初三镇南王府就开始热闹起来,大门外车水马龙,前来拜年的官员士绅商贾流水阶一般,东南各省地方大员但凡是能够赶来的基本都会乘着这个机会登门拜访以汇报政务聆听训诲。
东南各省士绅名流、巨商大贾也都纷至沓来,元奇如今可谓是如日中天,交好镇南王易知足不仅意味着入仕的机会也意味着滚滚财源,平日里想见易知足一面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拜年这个机会,谁愿意轻易错过?
元奇一众掌柜、各大工厂企业高层以及与元奇合作办厂的商贾也是扎堆前来拜年,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礼节,也是机会,至少能在易知足面前混个脸熟。
易知足仅仅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就开始夜以继日的连轴转的见人说事,本就懒散且不喜欢应酬的他尽管心里,元奇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进行竞争?”
“以补贴的方式进行竞争需要巨额的白银。”易知足看了两人一眼,以戏谑的口吻道:“元奇若是将每年给朝廷的补贴砍掉,倒是可以放手与英法竞争。”
这等于是威胁,朝廷若是敢降低关税,元奇就断掉对每年给朝廷的上千万两白银的补贴,载垣不由的倒抽了口冷气,这事万万使不的,他连忙道:“就没有其他两全其美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