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仪清虽是常年呆在马尼拉,但却并不闭塞,随着有线电报的普及,获取讯息比以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而且南洋与倭国的商贸往来也不少,对于对于倭国的孝明倭王他自然是了解的,乍一听闻查明孝明死因,不由的一惊,忍不住道:“倭王孝明?”
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错,半个月前才获悉其病重,不想如此之快,孝明不过才三十多,正是壮年,陡然患病,迅即身亡,颇多疑点,如今倭国动荡,恐系政争。”
倭国这两年掀起一股倒幕风潮,元奇派东海舰队协助平荡,此事马仪清自然不会不知道,再联系到易知足要调查孝明死因,他有些迟疑的道:“大掌柜不会是要对倭国大规模用兵罢?”
易知足没吭声,缓缓点了支烟,原本他是打算暂不对倭国用兵的,目的是想错开西北的扩张,原本他是打算乘着普奥战争爆发,英吉利无暇东顾的机会进行西北扩张,岂料人算不如天算,普奥战争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二个月时间就宣告结束,西北扩张计划不得不暂时按捺下来。
下一场欧洲大规模的战争唯有普法战争了,而普法战争的爆发则是要拖到1870年,也就是说还有三四年时间,元奇大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先平定了倭国。
虽说在这些年来元奇一直致力于协助幕府维护统治,并且尽力延续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但倭国依然是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频频爆发规模不等的倒幕运动,明治登基,更是让他意识到不能再拖延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只有弹丸大小的倭国一旦强大起来会给大清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他必须尽可能的将这种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彻底的铲除这个隐患,而且,目前大清的疆域已经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东南亚,于情于理,他也不能再容忍倭国继续以藩属国的地位存在。
默然良久,他才开口道:“尽可能的加大南洋两省的铜矿产量。”
元奇对于铜料的消耗不是用于钱而是用于军工——子弹和炮弹的制造,一听这话,马仪清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易知足确实是准备对倭国大举动兵了,当即连忙起身道:“下官遵命,尽最大可能增加铜矿的产量。”
待的马仪清告退,易知足思忖良久,才吩咐道:“给暹罗发电,着东王杨秀清迅速赶来马尼拉。”
接到电报,杨秀清丝毫没有耽搁,即刻启程,他很清楚,将近年关之时易知足突然召见必然是有大事,腊月二十八,他便匆匆赶到马尼拉。
对于杨秀清来的如此迅速,易知足颇觉满意,一阵寒暄之后,他才问道:“暹罗如今情况如何?”
杨秀清自然明白对方如此问的含义,当即毫不犹豫的道:“暹罗已经乱了数年,所有的皇室宗亲,王公大臣都被追杀干净,地方士绅富户地主之流也基本被清剿一尽,寺庙、书籍也基本捣毁和焚毁,战乱日久,。”
落座后任安才缓声道:“倭国朝廷公布的孝明倭王的死因是染上天花,但据属下遣人采取手段从倭王身边的两位御医口中却是得出不同的答案,一是说刺杀,一是说毒杀。”
易知足原本对于孝明的死因不是很正在意,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只要孝明倭王死的蹊跷,他就能借题发挥,听的任安的话,他的好奇心也不由的被勾了起来,即便是傀儡,孝明倭王也好歹是倭国名义上的王,死因怎会如此离奇复杂?
他当然清楚,没有一点根据的话,任安是不可能向他禀报的,当即便道:“说仔细点。”
点了点头,任安才缓声道:“据倭国朝廷公布的消息称,12月10——13日,孝明倭王因外出观看歌舞而受风寒,夜沐浴后出现感冒、厌食症状;14日被御医会诊后确诊为天花。”
15、16日两天是危险期;17日开始出现好转、恢复食欲;18~22日进入水痘期,病情出现明显好转,恢复食欲、排便正常。
23~24日下午进入脓胞期,病情出现极为明显的好转,但当日夜竟然急转直下,高烧、呕吐、下痢,25日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