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权税交易(1 / 2)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4630 字 2018-03-12

上海不乏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口城市,作为大清最开放的城市,作为大清的政治经济、金融商贸、工业科技中心,上海常年居住着无数来自西洋各国的外交官员、商人、传教士、科技人才和技工人才,要了解西洋各国的税负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便捷的有线电报,短短不过几日功夫,赵烈文、易正行就完成了易知办的任务。

这日一早,赵烈文将一份调查报告放在易知足的案头,感叹的道:“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落后的皇权的大清,在税负方面居然远远低于英法美等宪政之国。”

易正行接着道:“如果以税负的高低作为自由的标准,毫无疑问的,我国公民无疑要比英法美等国自由的多,我很好奇,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易知足一边翻看调查报告一边漫不经心的道:“要说自由,我国比起英法美等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对于民间极为放纵,百姓除了照章纳粮之外,与官府再无关系。

至于说税负低,原因很简单,成本低!相比起西洋各国,我国朝廷扮演的不是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仲裁者的角色,故只需少量官僚即可对民间实施有效的治理,另外,官员的俸禄也是极低。”

易正行有些不解的道:“仲裁者的角色?”

“不错,就是仲裁者的角色。”易知足颌首道:“你需要详细的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懂的虚心请教赵先生。”

“请教不敢当,咱们共同探讨。”赵烈文谦虚了一句随即问道:“税负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见的两人一问接着一问,易知足索性放下报告,道:“对于百姓来说,税负低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国家来说,税负低则是坏事。在这个国家之间竞争日益剧烈的时代,必须尽可能的凝聚国力,如此才能与西洋各国竞争!”

赵烈文不无担心的道:“若是施行宪政,反而要增加赋税,怕是会引发民间对宪政的抵触......。”

易知足听的一笑,“还记得之前有关民富国强和国富民强的争论吗?”

赵烈文点了点头,道:“学生记得大掌柜是赞成民富国强。”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国家的财政收入来自赋税,赋税来自民。民不富,国家即便是竭泽而渔,岁入亦是有限,民若富,稍稍调整税率或者是增加新税,就能大幅增加国家岁入。元奇对各个工厂主增收的个人所得税,惠甫留意到没有?

个人所得税英国目前还在试行,这是一个很好的税种,值得大力推广普及,成为国家的主体税种,民越富,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就越丰厚,由民富到国富再到国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听的两人对话,易正行不由的皱了下眉头,感觉两人这话题似乎扯远了,赵烈文跟易知足时间长,很清楚他的这种谈话风格,略微沉吟了下,才试探着道:“大掌柜的意厅,落座之后,奕便直接问道:“下批军火什么时间能够交付?”

听他催问军火,华尔森心里暗喜,缓声道:“下个月就能抵达天津。”说着,他试探着道:“要的急的话,还可以更快一些。”

奕看了他一眼,道:“对倭战争已基本结束,大批元奇新军正陆续抵达天津。”

这难道是战争的前奏?华尔森心头狂喜,连忙道:“我马上发电报催促,争取在二十日内交付。”顿了顿,他接着道:“战舰、火炮、步枪以及弹药,我国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大量提供。”

对方的心思,奕一眼就能看穿,他不动声色的道:“我们还需要巨额的低息贷款,贵国也能提供吗?”

“当然可以。”华尔森不假思索的道,只要能挑起清国大规模的内战,哪怕是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谢谢。”奕语气诚恳的的道:“如果需要,本王会第一时间向贵国寻求援助,不过,当务之急是尽快在京师建立军工厂,我们需要能够自行制造生产枪支弹药。”

“很乐意为殿下效劳,我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帮殿下建立一个大型的军工厂。”华尔森微笑着道。

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看了一眼跪在珠帘外的肃顺,沉声道:“明确告诉易知足,施行宪政之后本宫管不了,也不想管!但施行宪政之前,不允许元奇新军进驻天津。”

略微沉吟,肃顺才道:“元奇新军登陆天津,应该是朝廷向英吉利大量购买军火之事引起的,微臣恳请前往上海与易知足面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