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易知足才从乾清宫出来,一路逶迄而行,到的西华门外,他正张望寻找自己的轿子,一个身着五品官袍的中年官员大步迎了上来,满面含笑的拱手道:下官见过易大人。文
听他一口广东官话,易知足不由的一笑,连忙还礼,道:听口音,大人是广州人?
下官都察院监察御史,骆秉章,广州府花县人。骆秉章说着伸手礼让道:易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他乡异地听的乡音,易知足倍感亲切,更让他感兴趣的还是骆秉章这人,这人他有点芋,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好像是一什抚,只记不清是在湖南还是湖北,与大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都有交集,想到这里,他猛然想起,左宗棠如今估计还是一举人,曾国藩不知道是否中了进士?
缓步离开了西华门,骆秉章才站住,拱手道:易大人圣誉优容,可喜可贺。
哪有什么可喜可贺的,道光接连召见他,为的不过是了解广州情形了解英吉利的国情,圣誉优容可谈不上,不背后软刀子杀人,他就该烧高香了,易知足也不解释,含笑道:不知骆大人有何要事?
骆秉章道:听闻易大人来了京师,京师一众广东籍官员特意设宴为易大人接风洗尘。
消息已经传开了?易知足暗忖京师的消息传的可够快的,不过,一众广东籍官员宴请他有何目的?他虽没做过官,但却知道,官员有回避制度,不准在原籍为官,是以官员们对同乡的关系并不看重,这次为何如此热情,巴巴的聚会宴请他?
他也懒的多想,宴无好宴,多半没什么好事,当即拱手道:诸位大人心意,在下心领了,不过,回去还的赶写折子,改日......,改日在下做东,宴请各位同乡。
听他如此说,骆秉章也不好坚持,当即笑道:到的京师,哪还能让易大人破费,那行,改日易大人有空闲,咱们再聚。
一定一定。易知足满面笑容的道。
听闻易大人下榻在正阳门外?骆秉章道:广州在京师米市胡同建有南海会馆,环境优雅,居资宜,易大人乃广州商界之,京师粤商对易大人可是翘以盼。
京师的广东会馆着实不少,其中又以南海会馆规模最大,这一点易知足自然是清楚,他也知道搬入南海会馆有各种好处,最起码一点,饮食就合口味一些,不过,他怕的是与一众官员商贾应酬,搬进南海会馆,怕是不得片刻安宁。
诸位美意,在下感激不尽。易知足拱手笑道:不过,此番进京,须的与户部多有往来,是以才疡在正阳门外.....。话未说完,他抬眼就看见穿着一身官袍,精神抖擞的肃顺大步而来。
骆秉章也瞧见了肃顺,当即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改日再聚,下官告辞。
拱手送走骆秉章,易知足迎上几步,对肃顺笑道:雨亭兄今日当值?
肃顺点了点头,道:刚从大儿胡同过来,‘马头客栈’门庭若市,都是拜访或是宴请易兄的。说着,他一笑,财神爷进京,果然是非同凡响。
什么财神爷,雨亭兄可别尽顾着打趣在下,误了时辰。
还真不能跟易兄多说了。肃顺笑道:我家老爷子也想宴请易兄呢......。
郑亲王?易知足连忙道:雨亭兄想法子帮我推了,这要一开头,可不好厚此薄彼。
说的是。肃顺道:京师的宗室亲贵,易兄最好一个别沾,否则难免得罪人。说着,他一拱手道:明日晚上,寻个清净的地儿,在下为易兄接风洗尘。
目送肃顺大步进了西华门,易知足不由的皱了皱眉头,门庭若市?还真将元奇当唐僧肉了,谁都想来咬一口?
见的肃顺离开,兴李旺这才带着轿夫迎了上来,易知足哈腰上轿,吩咐道:寻个环境优美清净的去处,散散心。随即又道:李旺先回去,别让他们担心。
乾清宫,西暖阁。
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穆章阿坐在道光跟在的谢子上,谨慎的道:皇上,易知足熟知西洋各国情形,又擅长经济,正是朝廷目前急需之人才,何不将其留在户部.....。
道光不是没动念将易知足留在京师,他身边如今也确实缺象易知足这般了解西洋的臣子,更缺能够为朝廷广开财源的臣子,而且将易知足留在京师,也无须担心元奇为患,但他仔细的权衡过,此时还真不适合。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子朴只为爱惜人才?
回皇上。奴才确实是出于惜才之心。穆章阿沉声道:易知足是难得的经济人才,元奇如今已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易知足又年轻,若是继续担任元奇大掌柜,奴才恐其误入歧途。
默然半晌,道光才开口道:国债行,总不能让易知足在京师操办吧?
穆章阿微微欠身道:国库虽然空虚,但三四千万存银还是有的,即便东南动兵,也足以应付,奴才窃以为,没有必要行国债。
道光行国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应对东南用兵,他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意识到东南会有大的战事,他派琦善下广州谈判,就是希望通过谈判来消除有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战事,他的初衷是想乘着元奇银行空虚之时,抽空元奇的现银,以大幅度的削弱元奇的实力。